故事(一)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前进村77岁的姜平和儿子、孙子相依为命,一家三口均有残疾,一直靠低保金生活。
今年2月4日,姜平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儿子和孙子被送去隔离。当地民政局了解他们的困境后,立即开辟救助绿色通道。
确诊的第二天上午,1万元临时救助金就打到了姜平的一卡通账户上。
故事(二)
今年46岁的武瑞刚是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农民,两年前患上白血病,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多次住院治疗,骨髓移植手术,每一次出院都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3项保障待遇“一站式”结算,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故事(三)
由于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20多年来,艾新宇过得格外辛苦。
大学毕业后,他抱着创业梦想回到包头,在九原区就业服务局的帮助下,微观世界广告传媒公司正式挂牌入驻九原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之后,在就业部门的扶持下,他又成立了包头市微家庭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和包头市晨曦职业培训学校,不仅自己活出精彩人生,也帮助了更多的残疾人走上就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故事(四)
几年前,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诺尔镇北菜园村家家户户靠种植一两亩蔬菜过日子。2014年,村里确定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种大棚蔬菜。
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入股拿分红,优先在合作社打工挣工资。
“光打工一个月工资就有3000元,一年就是三万六。合作社每年还能拿3000元分红,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收入4万元!”61岁的庞广荣稳稳脱了贫。
故事(五)
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全年供暖期长达8个多月。能让孩子们在漫长寒冷的冬季正常上体育课,曾是几代教育人的梦想。
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变为现实。呼伦贝尔市几乎所有中小学都建设了标准的风雨操场,无论外面天气多么恶劣,学生们都能在温暖如春的室内体育场尽情活动。
......
这样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发生
细细品味这些事情
你会发现
它们不是“寓言故事”
却有一个共同的道理
天地之大 黎元为先
内蒙古始终将民生福祉
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上一篇:伊索寓言故事双语版:狐狸和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