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起,《我的公益故事》正式和大伙见面了。只有帮助别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一说到“公益”和“慈善”,也许很多人脑海里就会冒出富豪、企业家、明星捐款的情形。其实,这只是慈善公益的一小部分而已。我们身边有不少人非常非常普通,却在默默地做着公益的事:山区支教、无偿献血,捐献器官等,还有许多人除了自己的职业身份外,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就是志愿者、义工。这些人都很普通,但是他们的故事却让人很动容。正应了一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的公益故事》第一期的讲述者:旺喜,是一个资深媒体人,从小受郑渊洁童话的熏陶,有一颗让世界像童话般美好的金子般的心。他的故事,其实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只要怀有善心,哪怕只是一份绵薄之力,都是在不断延伸为公益造血。
华声慈善网,等着你来讲述,你或者你身边人的公益故事。
投稿邮箱:hscs@acishan.com
一听到“公益”,很多人眼前浮现出的是富豪举牌竞相捐款。毫无疑问,这是公益款项的重要来源。但绝大多数人都很普通,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法献出爱心?完全不是。我就是一个例子。
郑渊洁童话全集第9卷
1987年,3岁的我开始听妈妈念《365夜故事》,其中郑渊洁的《亚旗进山》和《小老虎进城》让我印象深刻。年岁渐长后,一期不漏地订阅他的《童话大王》,还积攒了好几年零花钱买到垂涎已久的《郑渊洁童话全集》。后来又购得一套全新的首印签名本,这套是本来打算一直珍藏在家中柜子里作为一种情结展示的。
为什么我这么痴迷郑渊洁?因为他的童话不同于中国以前的传统写法,打破了“小羊很温驯老虎挺邪恶”的固有模式,把孩子的善良、叛逆、好奇等因子重新激发出来了。 当正襟危坐的大人们对你耳提面命之时,郑渊洁童话在身后悄悄说:“是这样的吗?是可信的吗?”那些“崇高”与“正统”的大厦,在阅读中轰然坍塌。虽我不敢说爱读他书的个个是好孩子,但即使堕落也不会堕落到哪去。优秀价值观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而童话则是极好的天然载体。
蔡加芹和支教学生
2011年,《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参加天涯社区的邮轮活动,与他邻坐的是曾在贵州做小学支教的女青年蔡加芹。蔡称支教经历让她回城后放不下乡村孩子们。邓问:“是什么让你忘不了?”蔡说:“是他们眼巴巴的眼神,太可怜。”邓追问:“可怜,可怜什么?”蔡答:“每次教师小食堂开饭我端起饭盒,孩子们闻到香味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我,我只好把饭盒端回宿舍关起门偷偷吃完。”
蔡很忧虑:“现在山区撤点并校,孩子们都被集中在一个学校,上学路途太远,不能回家。他们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中午一般就趴在桌子上睡个觉。实在顶不住只好去找水龙头喝口凉水。下午4点半放学,回家已天黑,这时才能吃上一顿像样的晚饭。”邓一股热血腾地冲上头:“我们去蔡老师的那个学校,给孩子们建一个食堂,让他们中午有饭吃。我们几个人一起筹钱,每年筹两三万元给孩子们吃饭。”免费午餐就这样开始了。
邓飞为沙坝小学:第一所免费午餐学校揭幕
我作为媒体人,恰好在邓飞建的500人“蓝衣”QQ群里,这500人成为了免费午餐的集体发起者。于是,微弱的爱心火苗在萌发传递,从建设贵州省黔西县沙坝小学食堂起,筚路蓝缕,不断壮大。
免费午餐发起者邓飞
对我而言,参与免费午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写贴转贴。我把自己对公益的理解写出来,把看到的相关内容在各社交媒体转发出来。我硬性规定自己每月在微博微信至少分别转4个以上公益贴。这是理念层面。
二:直接捐款。每年春节雷打不动地至少捐500元。我收入并不多,以前也从没这样过,但情况不可逆转地改变了。这是行动层面。
《童话大王》等于10万元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