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70100495180874F/2022-0079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南社会科学院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22-10-08
品味泉城文化 讲好济南故事
发布日期:2022-10-08 浏览次数: 字号:[ ]
“商量”调研组赴泉水景观聚集区开展现场商量。
聚光灯下,一张圆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出席,市政协主席雷杰主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直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普通市民……他们围坐一起,聚焦泉水文化、济南名士、名城保护三个话题,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共商未来……
这是9月28日发生在市政协商量工作室中的一幕。与会人员围绕保护传承弘扬济南文化开展集中商量。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享誉中外的天下泉城。如何挖掘好、传承好、保护好泉城厚重绵长的历史文化资源?“品味泉城文化,讲好济南故事”——作为刘强阅批督办的重点提案题目,自7月起,市政协“商量”调研组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泉水景观聚集区、泉城文化展示区开展体验式调研和现场“商量”,听民声、汇民智、聚民力。其间,通过“码上商量”平台,“商量”调研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有关“泉城文化”的意见建议3500多条,让民意充分在“指尖流动”。
弘扬泉水文化 提升城市软实力
“要培养一支爱泉、护泉、讲泉的后备力量;定期举办泉水嘉年华,形成文旅品牌……”7月初,“商量”调研组来到黑虎泉、趵突泉、万竹园、大明湖等泉水景观聚集区,进行体验式调研,并开展现场商量。与此同时,不少市民和网友在“码上商量”平台发表了自己观点。通过前期调研、现场商量和“码上商量”平台收集的意见建议,“商量”调研组围绕着“泉水文化”,展开了激烈思想碰撞。
在济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华松看来,济南是享誉天下的泉城,其古城的城垣布局和城区肌理,取决于泉水。泉水是济南城市的灵魂,而泉水文化是济南城市文化的核心。
“泉城的底蕴来自泉水,文化的底蕴来自泉文化。”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认为,举办泉水节,便是传承泉城的文化。他建议,泉水节的举办一方面要注重品牌和立意,为泉水立境界,为泉城传精神;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民众参与度。此外,要围绕泉水节构建节庆产业链,让企业、社会和游客参与进来,成为市民的狂欢节和外地游客参与体验的活动。
作为旅游行业运营者,市政协委员、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国更关心项目是否受欢迎,能否实现市场转化。他建议,泉水节首先得有固定时间,一到这个节点,大家就会想到济南有一个泉水狂欢活动。其次,要让市民和游客广泛参与,比如可以策划泉水泼水节、泉水美食节等。此外,要突出文化标签,比如可以集合泉水概念的文旅产品,在泉水节期间集中推荐,提高泉水节知名度和辨识度。
“做好泉水文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听了大家的建议后,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世会表示,泉城和泉水的特色、定位需要进一步提升,要强化顶层设计,从泉水节举办的层次、规模、周期,邀请的范围以及创意策划等方面统筹考虑,将其办成市民的节日、文化的盛宴。同时,要强化文旅融合,走市场化道路,以此推动一些文创产业蓬勃兴起。
此外,市考古研究院原院长李铭认为,泉水水道是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建议,一方面,应对主城区古代的水道进行普查,把堵塞、填埋和长期干枯的水道进行挖掘整理,通过规划注入泉水,使这些水道重新活起来;另一方面,要把珍珠泉东侧口水道打开,使整个片区活起来。他还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购买、租赁、补偿等形式,将泉水流经区域的院落对外开放,重新整治、美化、扩展,使市民和游客能够走进泉水院落。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市民代表张国华则认为,老城区里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也是构成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的一部分。他建议,老城区改造中要注意保护原住居民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名泉景观提升改造中,要增加更多亲民、互动项目。
“历下区将对辖区内名泉按照修旧如旧、和谐自然的原则进行修葺和维护,让泉水更清,让泉池更美。”历下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福涛表示,历下区将收回明府城内300余处院落,让泉水、古院落串珠成链,再现家家泉水、曲水流觞的优美泉水景色。同时,游客可以扫描泉水景观的二维码,边赏泉水边听故事。杨福涛还透露,历下区近期已对绝大部分泉水直饮水点进行了升级改造,有智能手机的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扫描公众号直接取水,没有智能手机的游客,则可以通过感应式水龙头取水。
除了名泉景观提升,近年来,我市还大力推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在齐鲁晚报文史研究院院长雍坚看来,申遗是目标也是手段,通过推进申遗过程,让更多市民了解申遗规则。他表示,非遗倡导的是原汁原味、修旧如旧,不是粉饰一新,也不是焕然一新,更不是无中生有。
市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晓乐认为,“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是一个外向性工作,要做到眼光朝外,具有跨文化的视野,做到内饰和外观的结合;做到“泉水+”的顶层设计,把泉水文化再生产的文章做好,把泉水资源做成济南文化资本,提升城市软实力。
针对大家的建议,市城乡水务局局长李季孝表示,市城乡水务局坚持科学保泉、精准保泉和生态保泉,促使趵突泉为主的重要泉区实现了19年持续喷涌。在“十四五”期间,我市还规划了166处历代72名泉景观提升计划,目前已经修复了近20处。“十四五”末,我市将达到100万市民能够在家中品尝泉水,圆泉城人喝泉水梦。市城乡水务局充分尊重泉水、深爱泉水、呵护泉水,积极助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
挖掘名士文化 擦亮泉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