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城市治理>>城市映像>>
历史文化街区 如何“唤醒”城市记忆 发布时间:2022-11-25 17:49 星期五 来源:宁波日报
每一座古城,总有几条年代久远的老街,诠释着古城历史,承载着记忆情怀。
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活化利用的方法和路径,坚持以用促保,丰富城市的特色和内涵,推动城乡建设更高质量发展。
12个街区全部挂牌保护
“又见秀水,见所未见”。
昨天下午,记者从海曙区鼓楼片区城市更新指挥部获悉,备受市民关注的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已形成概念性设计方案。根据方案,该街区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将重点规划打造六大主题区:历史人文区、市井风貌区、艺术展示区、传统商贸区、步行休憩区、文旅核心区。同时,通过融入水、山、桥等江南风格环境要素设计,再现明州繁盛时期的市井风貌。这是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最新情况。
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宁波中心城区最后两个尚未改造的街区之一,占地面积约5.73公顷。街区内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宅”,有“鹤年坊”等12处市级文物保护点,还有孙家巷“干部楼”等16处宁波市历史建筑。该街区历经悠长岁月,建筑老化、设施落后、环境衰败。更加令人忧心的是,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因为长期空置状况堪忧,保护更新迫在眉睫。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重在保护街区的整体风貌,不仅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
宁波拥有8000年的文明史和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1986年,宁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根据《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目前我市共有历史文化街区12个,已全部挂牌保护。
其中,宁波老城内有8个: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鼓楼-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天主教堂-外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奉化历史城区内1个:西街南大路历史文化街区;余姚历史城区内3个: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其中王阳明故居位于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
近年来,我市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理念逐渐从“大拆大建”转变为重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生活可延续性,从开发利用导向转变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从“商业主导、就地平衡”转变为“政府主体、多方参与”。
在保护措施方面,我市各地注重保持生活原真性,努力探索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模式。通过适当疏解人口,拆除和清理违法建筑和风貌不协调建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植入与保护要求相适应的新功能、新设施,激活老街发展活力,打造城市文化地标,让原住民在保护修复工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例如:江北天主教堂-外马路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建筑风貌整治及加强文化展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成为宁波城市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讲好历史街区的名人故事
海曙区历史文化街区密布,当地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公众参与”的方式,擦亮历史名片,讲好名人故事,有效推进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提升改造。
“我们由政府部门负责历史街区的规划制定、业态定位等工作,街区重建(包括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业态重组、招商、物业管理等职责由相关企业实施,同时引导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全过程。”宁波市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海曙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