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安排,以“三比对一提升”为载体,以“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为重点,以“三排查三清零”为抓手,逐村逐户开展中央回头看和国家及我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排查工作。为了对标对表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神木及时抽调市级部门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到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为了强化干部作风,市委组织部牵头,抽调纪委、两办和扶贫办业务人员指导镇村工作。神木有326个行政村,1740个自然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村24个,2022年退出5个,2022年退出1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455户20015人,其中在册贫困户1483户1843人。
刘梁峁村:产业助力 多点开花
爬上距神木市刘家沟小组近5公里的山头上,远远就看见刘柱考正忙着和村民们给果园浇水,80岁的他精神矍铄,体力充沛,干活的样子一点儿不落后于年轻人,边拉着水管大声地感慨道,没想到曾经的荒山,现在变成了规整的梯田,种上了花果树。这几天正在给果园浇水的刘柱考说:“过去这个路人走也不好走,牛拉上走更要小心了,一不小心在崖畔上掉了,现在路也修通了,水也引上山了,树也栽上了。将来花果挂上果了,能卖钱,群众有钱了,生活也就好过了,也就脱贫了。”放眼这漫山遍野的绿,去年栽植的部分杂果已经开花,期待今年可以首次挂果。80岁的老党员刘柱考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他动情地说:“我是一个老兵,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我栽树一天还给100元的报酬,就是不给这100块钱,也是给子孙后代造福了,这也是一个党员应该尽的义务。”
沿着梯田盘山而上,正在整理粪土的贺启鱼迎上来,开口就说共产党好!贺启鱼说:“政府一年给一个,给了二年引种牛,去年我又买了两个牛,捉了4头猪,收入十来万,今年下来也可能收入个十来万。共产党现在对贫困户帮扶的挺好,我现在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53岁的贺启鱼是神木市沙峁镇刘梁峁村贺家洼组人,早年和妻子离异,独自一人生活,前几年患病,生活异常困难,加之陕北地区干旱少雨,靠天吃饭,收入微薄,于2022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落实,在沙峁镇政府、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帮助下,贺启鱼试着养鸡、养猪,刚开始数量虽少,但贺启鱼勤劳、务实,养鸡鸡肥,养猪猪壮,养殖质量高,到年底全部售出,当年就有了盈利,这大大的提振了他养殖的信心,政府帮助贺启鱼改善了住房条件,于2022年顺利脱贫,脱贫后的贺启鱼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了新的想法。
2022年末他出栏了4头猪,出售150多只鸡,获得较好的收益。随着近年神木牛肉价格飙升,同年通过畜种引进补贴购买了一头牛(政府补贴9600元),2022年底通过互助资金贷款20000元,自己又出资2000元购买了四头牛犊;2022年又通过畜种引进补贴购买了一头小牛,开始养牛。养鸡250多只,肉猪4头。2022年底,出售了4头肉牛、4头猪和235只鸡,贺启鱼的纯收入达到5.5万元。2022年伊始,他又投资2.6万元,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年收入逾10万元。是脱贫户中的典型代表。
近几年,贺启鱼除了种养殖外,还营务着30多墒土地,地上的饲草和收成扶持养殖,形成了种植养殖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力价值。他还挤时间积极参加各类产业技术培训,努力学习防疫知识。在村里,现在也算半个养殖专家了。
贺启鱼这个曾经的贫困户,不等不靠,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生活逐步富裕起来,日子也红火起来,心情也舒畅了起来。
去年底郝家峁村小组的小杂粮加工厂正式开始加工杂粮,这对于和土地打交道的当地和周边农民来说是件喜事。村民郝绞堂告诉记者,过去粮食打下卖不出去,村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也不愿意多种粮。今年,合作社提前和村民签订收购订单,保障了村民的粮食销路。郝绞堂说:“原来产下的粮食牛车拉上到很远的地方卖还不好卖,价格也非常便宜,自从合作社开始加工上,今年已经开始订单收购,周围十来公里路上的,远自太和寨、贺川卖粮农民都和我们提前定好单,这样下来粮食也好卖了还有分红。”正在粮食加工车间忙碌的合作社董事长郝建平高兴地说:“我们这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起来主要以小杂粮加工为主,杂粮的来源主要是刘梁峁6个小组的村民种植的。我们把玉米小米绿豆红小豆豇豆高于市场价2、3毛钱收回来深加工,村民相当高兴,也有好销路。我们村家家有资本,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分红。”